近日,文化部正式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紧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并提出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一规划的出台对于“十三五”期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关键是提质增效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文化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也要看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固然重要,却不能完全体现产业自身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的持续增长,促进产业由成长型向成熟型过渡,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仅需要增加投入、加强扶持,更需要有较强的文化创新创意能力、有效的产品供给、理性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特色的产业区域发展路径、相互协作的产业生态以及完善的市场环境等。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业也日趋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同时,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等方面也被寄予厚望。但是《规划》指出,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创新创意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结构布局还需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高端人才相对短缺,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还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既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着手于深层次的问题,又体现了文化产业需要以更加稳健的市场成熟度,来迎接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围绕提质增效,《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围绕“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规划》也围绕产品、市场、区域、政策和业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一是更加注重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水平总体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问题,很难仅仅通过财税补贴、免费优惠等政策,进行单方面、短期性的消费刺激来解决。这种方式往往会带来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必须通过调整优化文化生产结构和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完成文化供需适配。面对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如何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更多高品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是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规划》重点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供给方式创新,文化品牌建设和传统工艺振兴,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能力和营销水平,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加强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创作与供给,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主要体现出“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文化消费需求的拉动,更加强调从文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调整和重构文化生产结构,来提升文化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通过创造新供给,拉动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