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行业内的代工案例越来越多,但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代工对品控问题不好把握,无法确保产品质量。
事实上,工信部对39号令的修改,并非单纯放开准入门槛,为代工扫清障碍,在产品的质量上同样是有较高要求的。这一点从修改意见的“技术保障能力”的具体要求即可看出。根据修改意见:准入企业必须具备整车和自制部件的测试能力,能够评价、确认与技术保障能力相关的技术要求。这意味着:生产企业可以不具备设计能力,但必须具备评价测试产品的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认为,技术保障能力的提出突出体现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将促进企业建立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靠审批提高门槛去严格控制,不能保证产业的健康。”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用严要求保障产品质量,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已无法适应充分竞争的汽车市场。修改后的准入规定,不仅在准入门槛上更加开放,还更加强调“事中、事后管理”。
根据修改意见显示,之所以要对准入管理规定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更加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有十年时间,这期间大量的资本争相涌入,跨界造车频现,对于企业而言,最渴盼的就是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竞争的日渐充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产品力的不断提升。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此前的准入规则,更多是对企业的生产资质进行审核,但忽视了正常生产后的产品质量保证。
实践证明,获得“双资质”牌照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免死金牌”,企业参与竞争,仍然要靠真正的硬实力赢得市场。调整后的准入规定将目光更加聚焦于企业的生产后的监督和管理。崔东树认为,对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的修改,是与时俱进的举措,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进一步放宽了事前准入,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可以给市场和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
此外,他还强调,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期的盲目投资项目已有所降温,新的准入规则更强调生产和产品质量保障,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前端研发设计,也更有利于推动生产制造的合理分工,对行业发展更加利好。
放宽意味着“放水”?
对于此次准入规定调整,行业内也不乏一些质疑声音。有观点认为:降低准入门槛,是否会增加不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概率,进而影响整体的产品质量和产业的竞争力。
对此,多位行业专家指出:企业能否造车,产品卖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靠市场来说话。安庆衡认为,不必担心政策放宽尤其是生产门槛降低是否会破坏市场的政策竞争。“消费者最清楚哪个产品好,哪个质量不好,差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即便是有极少数劣质产品混入市场,也很快会被发现。”安庆衡表示。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必发888唯一登录网站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