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岩认为,在商业模式上实现用户需求和企业生产的交互,在生产流程上做到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在技术上提高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形成由各类信息化系统组成的多维一体的智慧管控体系,这是提高可再生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智能风电的建设中,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数据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查看每一台机组的运行状态,并对不同机型和区域进行各种对标分析,生成的大量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推动运维由故障后转向预防性,有效提升了项目收益。
秦海岩表示,创新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过去的一年,企业将创新基因与行业需求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被迅速引入,数字化、定制化特征凸显,高塔架、长叶片、大容量、智能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开发模式创新也有加速之势。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变革的主力,可再生能源和物联网的结合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那些真正看懂并相信这一趋势,顺应发展潮流的有识之士会造就能源领域的下一个BAT。
提高质量,逐步放开市场
任东明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电价要由政府确定,未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最终要实现灵活上网、灵活调度、市场定价,以竞争形成的电价才能真正地反映市场需求。
刘译阳指出,光伏是一个受补贴的新能源,实际上,补贴的调整就是市场机制的一种手段,通过上网电价的调节更科学,也更具经济性。在补贴没有彻底退出前,国家发改委的定价要综合各种因素,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未来,电价完全由市场调节后,政府更多的要放开前置审批,做好事中和事后的监管。
刘译阳建议,在质量方面,工信部一定要建立相应的黑白名单,进行动态监管,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出现质量诚信问题要曝光和处罚,形成公开透明的机制和严格有力的防范机制。
秦海岩向记者表示,国内光伏成本下降快,对风电也形成一定的压力,未来光伏成本下降幅度有可能超过风电。在通过扩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上,风电已经基本没有上升空间,接下来将在质量效益、技术效益上更多发力。业界应在不断优化管理、开发、运维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将项目开发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赢取更大发展空间。
时璟丽表示:“国家应强化实施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之内,必须足额足价收购,做不到需要有相应的补偿机制,超出的电量可以探索和实施市场定价。2018年是‘十三五’承前启后的阶段,将推出更好的市场规则、商业模式和实施细则。而光伏企业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整合,目前政策激励了一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动作很快,但希望进来的都是优质资本,能够得到充分竞争;风电发电行业近年来发展平稳,但企业相比之前有些动力不够,希望通过市场化交易等新的机制,引入更多的主体参与,引发‘鲶鱼效应’,使行业更具活力;在风光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大门尚未确定何时关闭之前,企业要尽早做好应对准备,当未来某一天,风口中的风力减弱之时,仍然能够飞翔。”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必发888唯一登录网站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