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攀升,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建议以“四大战略”促进安徽省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产业趋同、同质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一、文化产业差异战略
文化产业差异战略是指依托区域独特的人文资源,以文化产业为资源开发载体,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内容差异体系的不断深化。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三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圈、皖江文化圈和徽州文化圈,它们都属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是各地级市发展区域文化产业重要的依托。
淮河文化圈辐射范围包括今天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淮南、蚌埠以及六安、滁州、合肥的一部分。在此区域内要通过引入产业资本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对诸如淮南淮河民俗风情园等产业园区进行整体运作,打造以淮河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文化产业。同时发展寿春古城楚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和亳州的中药文化。皖江文化圈辐射范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宣城、芜湖和马鞍山等城市。在此区域内要通过以禅宗为核心、九华山为胜境的宗教文化资源为龙头,以荣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池州傩戏、青阳腔、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资源为地域品牌,以芜湖与铜陵、马鞍山为代表的商业文化资源为特色,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成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文化圈辐射范围包括黄山市和绩溪县(宣城市)等城市县域。徽州文化是我省极富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继续利用现有景观发展观光旅游外,需要更多地利用其他资源,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例如,阐释传统徽派建筑“天人合一”的建筑内涵发展文化生态游,以徽菜美食为载体打造旅游饮食文化品牌,继承发扬徽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发展工艺品产业,结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开展具有徽州生活特点的民宿试点和新安医学的优秀成果发展养生保健游,利用徽州文书的发现和徽州学热的兴起发展学术考察游等等。
二、文化产业协同战略
协同战略主要指安徽同周边的江、浙、沪等省市甚至全国其他产业相关区域也要进行分工和协作。协同的关键在于文化市场的开放、文化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之间合作竞争关系的确立,目的是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特别要注重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与衔接,尤其在文化产业规划上要同周边江苏、浙江和上海的文化产业规划相衔接,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由同质化所引起的过度竞争,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在更高的起点上“走出安徽看安徽”。同时,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框架中找准定位,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共生发展。大力吸引江、浙、沪的文化资本和综合性文化人才,开放文化产品市场和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同时也要积极加大对安徽周边文化市场的资本渗透、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内市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市场;要进一步拓展已经初见成效的长三角统一演出和会展市场,充分利用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与它进行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双向流动,提升我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