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四部门下发的《通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专注于创新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创新经济模式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智能制造和“互联网+”领域,让金融为经济转型“疏通血脉”
8月1日,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部门公布了《关于组织申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强化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城市为载体,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产融合作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采访时表示,“金融脱虚入实,乃大势所趋。”只有产业与金融对接机制建立起来,并有序运转,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目前,中国的产融合作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想通过产融结合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还离不开产融双方的共同发力。
产业发展期待金融“回归”
“在经济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绿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年来,全球经济虽然缓慢复苏,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而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更深层次的矛盾、更复杂的利益纠葛逐渐凸显出来。
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达到增速峰值后就开始下滑,2011年之前的增长是10.6%。2014年增长是7.3%,2016年预测的增长速度是6.9%。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成定局,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需要进一步理顺产融关系,使其相互融合、互相促进,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经济环境。据赵峥介绍,在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通知》公布以前,四部委也酝酿了很长的时间,《通知》的颁布,是顺势而发。
另外,《通知》的公布也可以看作是供给侧改革从细节上的部署。
《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6年前后,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经济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有效供给,最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如果说在此之前,主管部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供给侧改革中的重难点进行摸底,从现在开始,可以看作相关主管部门拿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开始从细节上落实供给侧改革政策。
“就目前来讲,产融结合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要求金融业回归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理顺产融关系,是《通知》的最重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