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忽视贸易融资债项授信风险控制。当前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及开展相关评级授信,主要依据客户静态的财务报表和历史的经营业绩,较注重客户主体授信,而忽视对具体的贸易融资业务债项授信并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破解之策
(一)实施客户导向战略,加快产品与技术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创新贴近市场的融资产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度、依存度,增强银行对客户的议价能力。一是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比如,对需要用人民币购汇对外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又有规避汇率风险需求的进口客户,可以提供人民币全额保证金项下的海外代付加远期购汇等一系列产品的组合,既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又可为银行带来多重收益,缓解头寸压力。二是由单一产品融资转变为提供产品组合或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基于客户出口环节的融资、结算、交易等综合需求,银行可以将基本出口类贸易融资产品与资金交易类产品有机组合,对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改造和组合后,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国际贸易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既包括打包贷款、出口商票融资、出口押汇等传统产品,又涵盖福费廷、出口保理等新兴融资服务。三是紧跟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发展变化,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分析供应链各环节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围绕客户潜在需求,研发适应市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比如,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宗商品进口贸易,银行可以提供以进口商品物权担保为主要形式的整套供应链融资服务。进出口双方约定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进行大宗商品交易,银行为进口商减免保证金开立进口信用证,待出口商发货后,银行在仓储公司介入监管的前提下对进口商融资,减少进口商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中资金的占用。
(二)引入科学方法,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有效遏制虚假贸易融资。一是通过“审查法”,对相关贸易合同、贸易单据、商业发票、交易双方交易历史记录进行认真核实,仔细审核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单据是否齐全、发票是否真实。二是通过“对比法”,甄别交易双方的交易关系是否合理、交易标的是否属双方的经营范围、交易金额是否与双方的经营规模相称。三是通过“核对法”,核对发票是否与交易合同内容一致,防止企业通过虚假合同、发票、提单等单据骗取银行融资,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同时,进一步提高贸易融资业务期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销售回笼周期合理匡算,防止企业提前回笼的资金被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