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市、县公益文化设施基本达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显著增加,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
《规划》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扩大文化交流等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规划》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县级以上有机构管理、乡镇有网点支撑、村组有专人负责”的长效运行维护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评审机制和专项资金监管等长效机制,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性保护工作,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产业群,探索“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文化文物单位创意产品开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胜利之路”“追寻先辈的足迹”等红色文化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规划》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建立并完善全省濒危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濒危文物抢救抢险项目库。实施文化精准脱贫攻坚,实现贫困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本达标。加强“一地(乡镇、村)一品”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发展家庭作坊、专业合作社,形成区域性脱贫致富产业。抓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协同推进文化建设、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省级购买的下乡演出服务70%以上面向贫困地区演出,市级购买的演出主要面向贫困地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