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互联网金融冲击加剧,新型金融业态兴起,金融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大主要领域——网络支付、网络贷款和网络理财业务规模增长非常迅猛。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同期,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2014年,中国P2P借贷交易规模为2514.7亿元,同比增长157.8%。据测算,我国P2P借贷行业背后所潜藏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比P2P交易规模大26.9倍,以此推算2014年与P2P相关的影子银行交易规模或达到6.76万亿元。网络理财的用户渗透率是所有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中最高的。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5亿人,移动网民5.6亿人,庞大的网民和移动网民基数决定了整体而言网络理财的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主要在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在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改写了金融交易规则和组织形式。金融分工和专业化色彩被淡化,金融交易脱媒,具体冲击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价格市场化,如“宝宝”们大幅加快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P2P促进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产品长尾化,传统金融投资、融资均有较高的门槛,而互联网金融发挥客户、信息优势,将传统金融产品标准细分,降低门槛,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长尾特征;三是渠道多元化,传统金融市场渠道为王,银行渠道尤为强势,而互联网为缺乏渠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基金、保险等)提供了新的渠道;四是风险管理数据化,大数据改变了金融体系中原有的信贷评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互联网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蓬勃兴起,在丰富金融机构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金融需求的同时,不仅大量分流银行业务,对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造成了冲击,而且金融与非金融之间的界线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快速重构。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数量和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转型需要金融机构的服务重心下沉,要求金融更多去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模式变化需要金融机构调整业务重点,未来要更多地为创新创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包括信贷、避险、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跨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依靠规模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必须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效率提升,从同质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从单一服务功能转向综合服务功能。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必发888唯一登录网站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