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大概3年的时间,却具有很高的热度。移动支付、P2P网贷、虚拟货币等新事物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各路资金的进入,还抓住了政府和民众的眼球。在电商已经颠覆传统零售行业的格局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能导致的“金融脱媒”现象更是让传统的金融机构胆战心惊。金融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一直有分歧,“盲人摸象”,各持一词,准确地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可广泛地理解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从事金融活动的一种新兴金融。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主要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活动中的应用,还是初级阶段,真正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的还很少。高级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是谢平教授提出的,“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的金融。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平台思维五个主要方面。用户思维是指在企业在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和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并满足用户,才能最终生存并获利。流量思维是指企业将人流、财流、物流放在规模、市场与收益等之前考虑,先做流量,有流量意味着体量,有体量意味着分量,有分量意味着价值。流量聚集之处,收益自然而来,免费最终是为了收费,Q|Q、淘|宝、360都是如此。社会化思维是指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络,企业面对的客户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和众包协作方式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形态。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量的数据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实现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制造到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转变。平台思维是指开放、共享、共赢,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平台模式的灵魂在于打造一个多方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未来的平台之争是生态圈间的竞争。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让后来者很难撼动。用互联网思维去做金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有人感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速度甚至比外国还要快,比如,全球来看中国的P2P网络贷款业务发展迅猛,把其它国家甩在了后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产生的三大背景,一是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二是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姿态;三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市场间隙。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必发888唯一登录网站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