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开幕的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以“心跃珠海——生态引领,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珠海展团受到了广泛关注。无论是独具特色的“珠海手信”,还是文创园区和高科技文化企业,亦或是声名在外的城市文化品牌都赢得了阵阵喝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打造“文旅之城”的战略目标。产业集聚加速推进,各种城市会展和大型活动成为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更好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助力消费结构升级和文创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而去年年底发布的《珠海市“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更为未来几年珠海文化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提出要通过对文创产业、公共文化、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与先试先行,打造具有珠海特色价值的跨界创新文化都市。也表明“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在我市建设“大湾区创新高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地相连的湾区城市,“十三五”期间的文化产业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化产业应如何创新业态、转型升级,实现内涵式、质量型增长?如何实现让文化产业成为促进城市创新发展新的支撑和引擎?将从《珠海市“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解读中一一明晰。
对接“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总量持续稳定增长,2014年珠海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90.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4%,增加值和所占比重均处于广东省中上水平。国际马戏节、WTA、中国航展以及公路自行车赛四大国际赛事活动以及北山音乐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有力地提升了珠海的城市品牌和影响力。
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已逐步趋于合理,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显。香洲区的高端服务行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金湾区的文化产品制造,横琴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和娱乐,高新区以金山为“龙头”的数字内容等都颇具特色。珠港澳合作稳步推进,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园区逐步建成,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同时,珠海市政府在资金扶持、项目推介及品牌打造等方面采取多项举措,精准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但《规划》也同时指出了不足,除了产业发展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还有对本地历史资源、近代名人、古村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具有鲜明珠海特色的文化品牌尚未建立;文化创新性不够,存在同质化竞争;大量旅游人群和过境人群的文化消费能力没有被充分挖掘;文化发展的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管理体制机制需要持续创新等。
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市的文化产业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被赋予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增加值要不断增长,并强调在质量上的内涵式发展。包括重构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原创力提升,实施文化区域发展平衡,完善文化“走出去”等等。
对接国内外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众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其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并呈现出“六化六跨”新趋势。包括网络化推动跨媒介交互,全球化推动跨地域交互,民众化推动跨阶层参与,版权化推动跨观念发展,时代化推动跨时空再造,生态化推动跨领域融合。
在我国,“十三五”时期,国家、省市有关文化产业政策出台频次将越来越高,极大地释放文化生产的活力。文创产业将从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开发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进入以“互联网+”、“文化+”为依托的时代,注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由此,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动漫影视、新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休闲、工业制造和金融等特色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是带动产业升级和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规划》重点提出,要坚持本土特色和全球视野相结合。“珠海不可能复制北上广深的路子,而是应该支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元素,并注重地域性”,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王恒升分析说,珠海要在发挥自身本土文化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发展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引进国际文化元素和资源,面向港澳,主动融入全球,拓展发展空间。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唯发展数量”说话,而要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置于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关键词
基本目标:
成为珠三角重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十三五”期间,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产业规模扩大,2020年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7%;产业结构优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平台完善,投融资、知识产权、人才、技术等产业平台基本建成,逐步完善。
定位:
具有珠海特色价值的跨界创新文化都市
《规划》中提到,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四大发展机遇,包括“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会放大珠海联系葡语西语国家的枢纽作用;珠港澳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珠港澳区域发展一体化;“互联网+”战略的推广实施为珠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横琴自贸片区建设为珠海探索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试验田。
“可以说,打造具有珠海特色价值的跨界创新文化都市的整体定位是符合珠海自身的特征和优势的”,王恒升解释道,珠海特色价值,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有珠海文化的内涵,有城市特有文化资源的鲜明印记,体现出珠海的文化价值。跨界创新,一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多种文化媒介、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的跨界融合发展;二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方向:
创新驱动 以“互联网+”激活产业发展原动力
在发展方向上,既强调以现代的观念、手段、模式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再造原生文化,也让其“大湾区”区位优势和文化交流枢纽地位将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延伸。引入葡语西语文化、港澳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际文化要素,集聚全球文化体验。
此外,“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方兴未艾。在王恒升看来,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首先要注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这种创新不仅局限于产品形态层面,而且也包括新的服务平台、新的交易方式、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用户群体等。“我国的文化产业走过了资源依托型的传统发展方式,未来更多地要发挥科技创新型、文化创意型产品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创新驱动,更高效地激活文化创造力。还要依靠生产模式创新重塑文化生产方式,如众筹、众创、众扶、众包模式以及O2O模式、平台经营模式等,从只注重单一环节生产到全行业产业链整合联通,构建文化产业新生态体系。”
在这方面,珠海将依托金山等企业的资源基础,移民城市的群众基础和国家级试验区的政策基础,抢先树立互联网文化的品牌,打造互联网创业中心、消费中心、交流中心和国际互联网文化集聚区,以及全国独特的互联网文化品牌。
提升:
转型升级 以“文化+”推动六大产业融合发展
在《规划》中,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影视、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和文化制造是珠海将要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
打造民俗一条街、葡西文化一条街、非遗博物馆、史前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载体;搭建疍家水上集市、巴西狂欢节、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展览、国际文化艺术巡游等重要文化活动平台;设计以创客文化为主题、互联网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旅游体验,支持文化旅游向智能化、互联网化发展,并通过深化“珠海手信”品牌建设和拓展,推动文化旅游和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这些都将大大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针对影视产业,《规划》指出,着重打造有影响力的珠海特色影视IP,形成城市品牌。鼓励企业利用珠海文化资源和特色元素进行宣传片、纪录片等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作。同时完善影视产业链,探索新型影视业态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资源发展影视产业。比如,引入港澳影视企业的资金、人才、版权等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举办以葡语西语影视为内容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创意设计和文化制造产业发展中,“除了打造优秀创意人才集聚的创意生活街区、创客基地、孵化器等,让文化产业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也尤为重要”。
王恒升举例说,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打造文化创意品牌。还可以整合一些“墙内开花墙外香”,以出口为主的龙头文化制造企业,如惠威音箱、得理乐器、斯巴克功放等加大对影视、数字内容、文化旅游等行业周边产品的支持,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
战略:
品牌塑造+人才保证+资源整合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大湾区文化合作,促进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可持续发展?《规划》给出的答案是:打造“一个品牌”(特色国际化文化品牌),吸引“三类人才”(企业家、创业人才、产业人才),整合“四类资源”(资本、文化资源、市场、文化名人)。
其中,特色国际化文化品牌要充分挖掘珠海香山文化、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对现有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资源要素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符合城市个性特色、被受众群体广泛接受、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国际化城市文化品牌体系。
扶持政策重点看
财政税收:采取政府采购、补贴、资助、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支持。
创新促进: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将创意设计环节分离,设立独立的创意设计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市场主体培育:资助中小文化创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规划、资金等方面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市场开拓:制定相关配套保护和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支持;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建立新型文化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剧院院线等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文化消费市场。
创业:构建众创空间,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同合作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文化创意创业企业的金融产品,推动特色银行的建立,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创业者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支持的力度。
人才引进:除了“优引”政策,允许和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等入股企业,参与利润分配。并继续完善政府与高校合作共办的珠海创新文化创意研究院、珠海手信文化设计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高地。
投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担保方式,降低文化创业企业融资难度。建立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产权交易载体,提供知识产权认证背书,建设行业交流和展示平台、投融资平台、产品交易平台、创意项目库、产业联盟等;大力推动珠海市小微企业“文产贷”业务,加快建设小微企业“文产贷”融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通过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互联网众筹等创新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项目及产业园进行战略性投资,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