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无论是表内国际贸易融资还是表外业务,进出口企业都要占用银行信用,因此企业的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的致命伤。企业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出于欺诈目的,编造虚假的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资金,尤其是借助关联企业的运作,从银行获取融资;有的是资金链断裂,企业规模越做越大,资金链越拉越长,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容易导致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给银行融资造成威胁。
(二)汇率风险。不同币种之间汇率的形成有复杂因素,而各国汇率政策取向中既有完全浮动的市场决定汇率机制,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有的国家执行盯住特定货币的挂钩汇率制度,当然还有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的波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放款日与还款日之间的贷款存续期内发生大幅度的汇率波动,直接影响银行的资金价值;二是汇率风险直接导致客户风险,由于汇率波动,客户收汇的资金可能不足以偿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款项,给银行资金造成损失;三是汇率波动影响客户正常业务的开展,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有些客户为规避汇率风险压缩了进出口业务量,最终抑制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空间。
(三)代理行风险。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面临的代理行风险是指由于代理行(开证行、议付行、代收行) 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恪守代理行职责或无视国际惯例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承担的金融风险。
(四)融资产品风险。商业银行针对信用证、托收、汇款三种结算方式分别于发货前、发货后提供了全流程的贸易融资产品。由于产品众多,难免在产品的选择上出现失误,而产品流程的设计本身也难免挂一漏万,为客户提供不适当的融资产品,加大银行的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控策略
(一)严格审查企业的资信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状况,严把客户准入关。银行给予企业贸易融资授信,不仅看重企业的担保和押品,更应看重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尤其是评估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这是银行授信的重要依据。
一是企业要具备稳定的贸易渠道。良好的进出口企业要有相对稳定的贸易渠道。银行在准入客户时要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客户及其交易对手、了解客户的交易、了解客户的融资用途,以实现风险控制前移。具体讲,要充分利用海关、税务、外管局、征信系统等信息平台,掌握企业的贸易记录、交易对手和银行借贷合同的履行情况;要深入企业实地考察,了解上下游企业贸易往来情况,出口项下关注订单生产能力和按质供货情况、进口项下关注库存、生产周期、按时付款情况;对于大额授信、重要交易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调查咨询机构,了解境外交易对手资信情况。
二是企业要具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关注企业对市场风险的偏好程度,分析企业对自身经营方式、产品流通特性、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价格走势等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要考察企业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应对汇率波动、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涨跌、收汇期延长等贸易风险的措施和手段,并评估其有效性。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银行的授信风险就越低。因此在采取相应风险缓释措施的基础上,评估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应成为银行授信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是企业要具备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判断不应局限于企业过去经营的基本面分析,更应侧重当期和未来走势。要充分掌握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订单增减、应收账款、存货周期、货物进销周期、产品市场价格等关系到企业支付能力和现金流还贷能力的经营指标变化情况。对于大量资金被其集团或其自身多元化投资盲目扩张占用,大量依赖内外部关联方、第三方保证或异地抵押获取银行授信的,应严格其准入门槛。
(二)重视贸易融资授信方案设计,合理控制贸易融资授信总量。给予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授信,不仅要参考其信用评级和所能承受的风险限额,更要充分考虑企业以前年度的进出口额、交易对手的合作时间、不同结算方式的比重、未来进出口预期、贸易周期以及对不同融资产品的需求等因素,作为匡算授信量的初始依据。在具体确定上,根据企业所能提供的风险缓释条件、不同贸易融资产品的风险特征等因素,合理核定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例如:可以将企业上年度的月均进出口额和周转期作为核定授信量的主要依据。对于新客户,可以将其一个月的进出口额作为授信量,再考虑客户的风险限额,最后综合确定客户的授信量。
同时,贸易融资授信方案的设计还要重点考虑四个“匹配”:一是结算方式和融资产品匹配。要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确定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与融资比例。二是贸易周期和融资期限匹配。要根据采购、生产、销售的周转周期来确定合理的融资期限,防止融资期限错配而导致回款不及时或企业过度占用银行信用,给还款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三是进口贸易融资与出口贸易融资匹配。对于进出口相对平衡的企业,银行可以通过指定出口回款路线、受让出口应收账款、开立出口退税账户等手段来控制企业出口的现金流,以此降低进口融资的风险;四是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国内贸易融资匹配。在为客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的同时,可以配套办理国内贸易融资,这样既可以把内贸、外贸完整的交易链条打通,更加有利于对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监控,又可以规避企业重复融资的风险。
(三)加强对贸易进程的跟踪,及时处置风险隐患。一是监测贸易进程,及时掌握企业合同执行进度,加强对客户原料收购、加工、运输、报关、质检等贸易各环节的监控,把握客户贸易进程,关注贸易纠纷,提前做好风险防范。二是强化货物流与资金流控制。银行可以要求客户出具信托收据、指定承运人、指定仓储公司,并应通过银行寄单、办理货物质押等多种方式监控企业物流。通过对货物流转渠道的监控甚至在必要时有效处置货物,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三是做好对客户的常态化管理,及时发现预警事项并加强风险评估。
(四)建立对客户和融资方案的重检机制,强化风险预警。一是加强客户重检。重点是客户经营状况变化、订单签署、贸易关系、现金流、担保、抵质押物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行业景气度,并针对市场波动较大的商品或出现下行苗头的行业,及时发布“贸易融资风险提示”。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客户要及时提高保证金比例或追加其他担保。二是加强贸易融资授信方案重检。应建立授信方案“回头看”机制,跟踪客户交易对手、贸易方式、结算方式、贸易周期变化,据此对授信总量、融资品种、融资期限、还款资金来源等进行重新评估,必要时对授信方案作出合理调整。